2025(2)
发布时间:2025-04-01 浏览人次:143

设计·技术
01 / 沈阳奉天工场旧址工业遗产保护与再生*/王铁博/金承协/王  园/王  楠
07 / 障碍人群视角下的城市绿地包容性研究
    ——以杭州植物园为例/陆  激/方  琰 
14 / 乡村显隐性公共空间的相互作用与转化
    ——浙江淳安洞坑口村案例研究/姚丽霞/贺  勇 
19 /“绿谷浮岛”景观空间体系的营造
    ——北京城市副中心政府职工周转房C地块景观浅析/刘  芳
24 / 遗产保护视角下太原苏式工人住宅区价值评价与更新模式研究*
    胡润莹/常  江 
30 / 基于集约共享理念的公共体育建筑设计
    ——以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大学城北体育健身中心为例/陈霖玲/沈晓鸣
35 / 数字化转型赋能公平、多元和包容的城市更新
    ——以北京市朝阳区三里屯商区为例*
    史祚政/欧阳文/崔  涵/朱永强/张大玉  
42 / 智慧园区的建筑与规划设计方法探索
    ——以盐城市新河街道社区更新项目为例*
    唐洪生/薛思宇/张颖璐/唐  欣
47 / 基于国内外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的教学空间光环境评价需求研究
    宋一鸣/刘佳奇/羊  烨  
53 / TOD综合体建设的新范式
    ——以上海市紫竹数码广场项目为例/游志雄
58 / 缙云粮仓改造:双曲砖拱结构的保护与再生设计/李耀华/华  颖/黄潇笑
62 / 基于多目标优化算法的场地竖向设计优化策略*/单云龙/汪师贞/魏  迪  

规划·园林
68 / 基于空间句法的历史街区空间特征研究及优化策略
    ——以武汉市汉口原法租界历史街区为例
    谢宏杰/甘无任/余建国/熊  攀/刘  琦  
74 / 皖南传统村落声景现状及评价研究
    ——以历溪村为例*/何雪儿/冀凤全 
79 / 数字孪生介入文旅空间设计策略研究
    ——以东湖楚城为例*/肖雨轩/魏晶晶 
85 / 基于场所理论的城市线状集市空间优化策略研究
    ——以福州市雁塔旧屋片区调查为例*/陈佳怡/周铁军/王志刚 
90 / 环境行为学视角下儿童友好街道可步行性评价框架探究/苏剑鸣/周雪晴  
95 / 产权地块视角下柘荣县联排住宅区风貌专项设计研究*/王  卡/李宁远  
100 / 空间正义视角下残疾人常用设施供需匹配研究
    ——以武汉市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例/陈  铭/范李兴/王璐琦  
105 / 工业构筑物多维再生重构方法研究
    ——以某烟囱及其周边环境设计为例*/李  勤/李艳伟/彭邵民/刘  旭/王锦烨
110 / TOD模式下的“高速公路+物业”开发策略研究
    ——以新塘立交TOD为例/吴依阳/王子键/王红卫 
115 / 基于共生理论的三产融合模式研究
    ——以西双版纳曼弄老寨为例/许愿驰/韦庚男

文化·历史
120 / 时代语境下的建筑营造——再读友谊宾馆/魏秋芳 
124 / 闽西中央红色交通线革命旧址建筑再利用策略
    ——以长汀县上官宅为例/孙映霞/杨建华
129 / 剑川地区穿斗式木结构民居建筑榫卯类型研究*
    宋春歌/高永林/甘惊天 
134 / 近代昆明中西建筑文化的交融与碰撞
    ——以昆明人民胜利堂建筑群为例/鲁永政
140 / 北京正阳门关帝庙大殿历史及复原研究/李宇嘉/马全宝
145 / 明代楚王府营造布局研究*/刘乙衡/张晓阳/王  迪/王雅晴/唐洁芳 
150 / 园林叙事研究与实践
    ——以上海世博文化公园时光印记大道为例/周蝉跃
155 / 古建筑开放利用提升策略研究
    ——以太原市省级及以上古建筑类文保单位为例*
    张笑楠/吴  双/唐小丽

保护·教育
161 / 中原文化视域下建筑学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研究
    ——以黄河科技学院《中国建筑史》为例*/葛海霞/赵亚敏
164 / 基于数字化理念的高职教材编写策略研究
    ——以《装配式建筑设计概论》教材为例/靳 飞/薛  霄/岳  华/柏梦杰  
169 /“国一流”背景下城乡规划设计类课程考核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
    ——以中南大学为例*/罗  曦/郑伯红
173 /“两性一度”视角下建筑设计课程建设探索
    ——以湖南科技大学二年级建筑设计课程建设为例*
    胡  隽/金  熙/余翰武/唐艳煌 
179 / 建筑学博士教育中的历史意识
    ——以意大利罗马大学建筑学院为例*/康  阔